湟源羌韵绣艺:呈现丹噶尔的艺术之美
丹噶尔皮绣是湟源人民创造的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品,具有精湛的技艺、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蕴涵,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一艺术珍品,深刻地反映了农耕和牧业两种文化的交融。从丹噶尔皮绣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湟源的经济贸易发展,并以此探究茶马互市的产生与影响。
湟源县位于黄河北岸、西海之东、湟水源头,是青海省农业区和牧业区的接合部。早在西汉时期,湟源就是交通要道,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地,因此被赋予了“海藏通衢”“环海商都”的美誉。这里有汉唐古堡、茶马互市、唐蕃古道等众多文化内涵丰富的遗址。受到地理位置和农耕牧业双重文化的影响,丹噶尔皮绣显得别具一格。通过探究这一日月山下的艺术珍品,我们可以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发掘湟源经济贸易的发展历程。
皮绣是一种在各类皮张上刺绣的手工艺术。丹噶尔皮绣是湟源人民创造的一种手工艺术品,具有精湛的技艺、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蕴涵,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民族瑰宝却很少有人知道了。湟源县文化馆副馆长张永福告诉我们,湟源史称“西戎羌地”“丹噶尔”,这里是羌人早期生活栖息的地方,也是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农耕文化与牧业文化的结合点,素有“海藏咽喉”之称。盛唐时期,在湟源设有茶马互市,开辟了唐蕃古道。宋代时,湟源成为丝绸南路要冲。明清时期,湟源成为西部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被称为“小北京”“环海商都”。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丹噶尔皮绣正是在这种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珍品。
丹噶尔皮绣作为湟源的一张名片,体现了湟源经济贸易的发展历程。湟源作为古代交通要道和贸易集散地,各地商贩和能工巧匠聚集于此,各类货物如牛羊、毛类和皮张集聚于此成为繁荣的贸易中心。丹噶尔皮绣不仅是湟源人民艺术创造的结晶,更是经济繁荣的见证。它的制作需要用到各类皮张,丰富了湟源的物质文化。
茶马互市在湟源的发展也为丹噶尔皮绣的繁荣提供了助力。茶马互市是古代贸易活动中及茶及马之间的商业交流,湟源作为茶马互市的一处重要地点,为丹噶尔皮绣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机会。茶马互市开辟了唐蕃古道,极大地促进了湟源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丹噶尔皮绣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广,成为茶马互市的产物之一。
通过研究丹噶尔皮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湟源经济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茶马互市对于当地艺术产业的推动作用。丹噶尔皮绣作为湟源的传统艺术品,不仅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挖掘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同时也能够推动湟源地区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丹噶尔皮绣的艺术之美是湟源人民创造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术品,更是湟源经济贸易发展的见证。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丹噶尔皮绣这一湟源的艺术之美继续照亮我们的生活。